12月20日,以“新科技、新動力、新模式”為主題,由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環球時報》社和中國經濟新聞聯播網聯合主辦的“2020中國經濟高峰論壇暨第十八屆中國經濟人物年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六合經濟開發區榮獲“2020中國經濟營商環境十大創新示范區”。這是六合經濟開發區近年來突出營商環境優化交出的一份亮眼成績單。
閃亮成績的背后是六合經濟開發區不斷創新舉措、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積極探索和實踐。
創新工作機制,提升企業服務水平。根據市委、市政府開發區管理運行機制改革工作部署,六合經濟開發區全面貫徹落實相關要求,在原有的“360°微服務”基礎上,創新性地建立“同陪伴?共成長”全員企業服務體系。圍繞“助力實體企業發展騰飛,樹立智慧園區新標桿”這一核心目標,成立全員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指揮部高位統籌,按照“一辦一站+五大中心”架構為企業提供“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一體化服務,優選79名經開區中層干部按照“1對1”原則先行掛鉤規上工業企業,作為聯絡員深入企業一線走訪,以“一網覆蓋,快速反應、高效便捷”全面優化升級的服務體系,為企業發展需求持續發聲,全方位開展企業服務工作,全面提升園區企業服務質量,切實保障企業穩健發展。
推廣兩化融合,促進產業智慧升級。結合全員服務體系建設,利用5G、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六合經濟開發區正在搭建企業服務大數據平臺,為開發區企業提供智能化、專業化、細致化的創新管理及運營服務,重點推進開發區規上工業企業上云,依據數字化運行分析,全面強化產業鏈上下游信息協同能力,并科學制定個性化企業培育方案,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力爭在“十四五”期間培育一批獨角獸、行業領軍型及百億級單打冠軍企業。同時,對接第三方機構啟動智慧園區建設工作,通過推動數字經濟全覆蓋和大數據綜合應用,進一步推進開發區各智慧平臺系統的高效建設和運營,向省級智慧園區高速邁進。
優化配套服務,提高產業服務能級。不斷創新“360°微服務”,深化 “放管服”改革目標,落實“一站式服務”,助力企業注冊“一日辦結”,努力營造“受理前服務指導最優、受理后辦結時限最短”的營商環境;積極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各部門協調聯動,為企業投資興業、創新發展保駕護航;利用科創及產業基金,加大金融創新服務力度,并推動銀稅互動,全力聚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渠道,支持企業快速發展;加大科技咨詢公司、專利事務所等科技中介服務的建設,完善企業研發項目申報、研發中心組建、知識產權保護及維權服務,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
構筑綠色體系,促進產業綠色發展。積極開展綠色園區改造工作,園區生態和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文化氛圍初步形成。在招商引資和新項目布局的過程中,執行嚴格的環境準入制度,結合園區產業發展實際,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新能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打造綠色制造體系,并積極發展綠色現代服務業,實現綠色低碳發展。同時,建設完善污染集中治理基礎設施等舉措,補充和完善原有生態鏈,不斷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持續完善生態工業結構和功能,促進區域產業結構優化和提升。
構建創新體系,激發產業創新活力。圍繞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六合經濟開發區正在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以六合科創園、惠通產業園為依托,一條包括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和產業園區在內的完整“創新鏈”已初步形成。同時,充分發揮南京市新興產業基地的品牌效應,靈活運用主導產業發展研討會和論壇等平臺,以現有的高端裝備制造及節能環保相關產業集聚優勢,進一步加快主導產業技術領域的人才引進,并借力百校對接計劃,積極參加南京創新周等活動,匯聚項目源,堅持線上線下聯動,加大人才招引力度。目前,通過與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南京工業大學、深圳大學等多所大學院校及領軍人才合作,已落地多家新型研發機構及研究院。
完善政策體系,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在國家產業導向和南京市“4+4+1”主導產業體系發展的大背景下,聚焦南京市八大產業鏈,結合開發區自身產業發展特點,搶抓產業發展機遇,先后出臺發展先進制造業、開放型經濟、總部經濟、金融支持、科創人才等一系列政策,形成了從產業結構優化、主導產業培育、重大項目引進到扶持創新創業、建設創新載體、引進創新人才等各領域的政策體系,通過財政優先支持、土地優先供給、金融優先注入、人才優先激勵等舉措,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政策支撐,全力扶持企業發展,聚力建鏈補鏈強鏈。
下一步,六合經開區將繼續圍繞“放管服”改革,結合智慧園區打造,充分發揮全員服務體系服務效能,切實打造“親商、安商、富商”的營商環境,助力園區企業走上發展“快車道”,推動六合經濟開發區高質量發展。